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,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公司數量已達1428家,占比接近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。
數據顯示,上半年“預增”的公司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多家;而“首虧類”公司的數量則實現了一定數量的減少。
其中,部分不鏽鋼產業的扭虧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,包括鋼鐵、地產等行業的多個重資產行業公司出現了扭虧;但另一方麵,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出現首虧,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,其中大部分首虧的公司仍然集中在設備製造、農牧輕工等實體領域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部分實體類上市公司業績的預增,與上半年的“去庫存”、“去產能”、供給側改革等政策的利好兌現和周期影響有關;而這一預增能否醞釀行業性反彈,仍然有待觀察。事實上,這一數量已較去年同期水平出現較大增長,即業績預增公司數較去年多出118家。此外,“續增”、“扭虧”的公司數量也實現了19家和49家的增長。與此同時,業績下滑的公司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縮減,例如預告“首虧”和“預減”的公司數分別減少了39家和2家。 其中,一些鋼鐵、煤炭等待去產能行業的扭虧和預增,引起了市場的關注。例如馬鋼股份7月13日預告顯示,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將達4.5億元,較去年-12.3億元的虧損額逆勢增長16.8億元。
|